傳感器的壽命與可靠性
由于受電極結構、電解質材料及生產工藝的影響,電化學式傳感器的可靠性偏低,滿足不了使用要求,為客觀反映電化學式傳感器保持其性能指標的能力,分析和評價電化學式傳感器的可靠性,建立傳感器可靠度隨時間變化規律模型及特征參數間關系就具有重要意義。
做法之一就是從同批產品中隨機抽樣,先進行使用壽命試驗,再根據試驗數據進行壽命分布模型統計推斷和失效分析。失效分析的主要指標是靈敏度、測量范圍和測量精度。按企業標準規定,傳感器測量精度<士百分之1時,靈敏度變化及測量范圍的變化都能由測量精度反映出來。所以壽命試驗中的檢測參數確定為測量精度,若傳感器的測量精度超出土百分之1,即判為該傳感器失效。
傳感器的可靠性是指元器件、裝置在規定的時間內,規定的條件下,具有規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的經典定義著重強調四個方面:
.概率:元器件、裝置特性變化具有隨機性,只能根據大量實驗和實際應用進行統計分析。
(概率表示一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性能要求:即指技術判據。性能變化是絕對的,關鍵是允許變化范圍大小。
.使用條件:包括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振動、沖擊等)和工作狀態(如負載的輕重)時間:器件在一小時內保持規定性能當然比在10年內保持同樣性能容易改變的多。其它條件不變,時間愈長則可靠性越低。